返回列表 发帖

好文分享

今天无意在网上看到一篇王春燕老师翻译的她的老师莎拉的文章,链接附上:http://www.docin.com/p-409839256.html
在很多年前,那时我还在扬爱工作,第一次邀请他们师徒过来讲座,在华泰宾馆的会议室。那是第一次办收家长费用的讲座,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以至于非常排斥这样的安排。
但也从那个时候开始,知道专业是有价的。
现在来到公办机构,动辄几万元请人来做讲座,已经见怪不怪了。正所谓有市场才有销售,没有需求,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市场。
昨天在微信群,看到一个家长发的他认识的老师参加王春燕老师课程的内容记录:
我已经准备好我要说1万遍才能改变家长的观念:不要过早做口肌发音训练。什么情况需要做口肌?如果孩子有喂食问题(不会咀嚼吃或者只咬两三下就吞、不会用吸管、不会用杯子喝水),才需要做口肌来锻炼孩子咀嚼能力、让孩子学会用吸管和杯子喝水。
口肌训练锻炼的是孩子的口部肌肉,但是没有锻炼到孩子的智力、大脑。  
语言是要先建立孩子的词汇。发展商到1岁多孩子知道五六十个词汇,发展到2岁多的知道几百个到1000个词汇。一般孩子掌握100个词汇就会说句子了。等孩子会说三级句子(比如会说主谓宾)但是发音不准确了,再评估孩子,再决定孩子是需要做传统语训(仿音、仿词、句子…)、还是需要做口肌。
孩子会说句子了有些音发的不清楚,做发音测试,例如:找到有8个错误的音,先刺激一下可否模仿单音素。如果孩子会模仿其中的5个单音素,可以按照传统语训,看孩子能否发单字、单词、句子,要求孩子把这个音发正确。如果8个错误语音中有3个通过刺激也不能模仿发出来,判断出有口部肌肉问题,才考虑做口部肌肉评估,看孩子口部肌肉能力,对比同龄人是否有落后。
现在被治疗的很多孩子处于玩声音阶段,要做的是游戏、看图卡、绘本、生活经验。
对于一些孩子从小就有喂食问题,就可以口肌与言语同时进行。

这段话让我颇有些感慨,也让我觉得以前对王春燕老师的看法是有一定的误解的。
多年前从接触特殊教育直至今天,最讨厌那些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砖”家们,一个简单的说法要绕很大一个圈子才能让人明白,在专业横行的今天,很多人忽略生活教养却去迷恋做这样和那样的训练,而专业的背后是有很多不为我们知道的,比如口肌,正如这段内容所说的有喂食问题的孩子需要做口肌训练,而口肌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很好地进食并不是发展语言。但很多家长以为跟着老师做了,孩子就会说话了。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也要了解二。
唐氏孩子本身因为肌肉张力问题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尤其是新生儿,家长在面对的时候会手足无措,可是吃是人的先天本能来的,记得我家丫头9个月的时候,有一次给她吃用鱼腩煮的面,本来大口吃的她突然停下来,不再吞咽,怎么往嘴里送都不肯吃,然后突然想起是不是有鱼刺,让她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我小心的一点点摸,终于看到里面有一个大概一毫米多点的鱼骨头。由此我知道,她是有这样的功能的,在以后,我捡刺就没有了以往的细心。而现在,她是个吃鱼能手,即便是多刺的白鲫鱼都是照吃不误。我想说的是,我们遇到了问题,如果只是从最低端解决,而不去想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问题的症结?例如因为孩子吸吮不够力,我们就把奶瓶的嘴儿剪大些,殊不知这样一个动作,为孩子口腔运动功能的发展埋下很深的伏笔。养育一个特殊孩子的过程,最挑战的就是我们所走的路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别人把自己的育儿心得详细的写给你,你也不能照本宣科的去用。你要先去了解你孩子的现实情况,再去找到适合他用的方法。
唐氏孩子的语言发展迟滞,跟认知有很大的关系,正如我们和一帮制造火箭的人在一起,谈起专业上的问题我们也会无话可说,再有,发音也是要看孩子的发展年龄的,发展没到有些音节是发不出来的,所以家长对此如果没有认知,只一味的去做是没有用的,而无用功做多了,自然就会倦怠,就会觉得孩子为什么那么笨,为啥我总教不会的无助感,就会对教育失去信心。而家长对孩子没有了信心才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