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评估
语言评估的内容包括:
一、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
评估途径:访问、日常观察
主要有:
1.家庭背景及居住环境
2.健康状况
3.社交发展
4.发展历程(肌能、感官、协调、认知、语言)
5.行为和情绪表现
6.生活流程
7.喜恶
8.家长对儿童的期望
二、语前技巧
评估途径:访问、日常观察、直接测试(按需要)
主要有:沟通动机
眼神接触
轮次(游戏、发声、说话)
专注力
互联注意(回应/引发)
视觉/听觉追踪
发声
手势
模仿能力(声音、动作、使用物品)
配对能力:实物/实物 实物/图片 图片/图片 相关的物品
三、语言理解能力
评估途径:访问、日常观察、直接测试
主要有:
(一)对不同的声音作出反应
包括:1.能否对声音作出反应
2.能否寻找声音的来源
3.能否分辨熟悉成人的声音
4.能否分辨不同的语调,如称赞或责备
(二)理解不同的物品及词汇
包括:1.能否对自己的名字作出反应
2.能否理解不同的身体部位
3.能否理解不同的物品及人物(常见或较少见)
4.能否理解动作词汇(常见或较少见)
5.能否明白与物品功用相关的名称
6.能否明白否定词、代名词、类别词等不同的词类
(三)理解不同的概念
包括:1.能否明白较常用的概念:干净/肮脏 干/湿
2.能否明白较抽象的概念:大小、基本形状、颜色
3.能否明白方位概念:上下、前后、里外、中间
4.能否明白时间概念:昨天、今天、明天
(四)理解不同的指令
包括:1.能否明白简单带有手势的指令
如:给我
2.能否理解简单的日常的环境性指令
如:丢垃圾 脱鞋子
3.能否明白两个关联物品的指令
如:把勺子放在碗里
把袜子放在鞋子里
4.能否理解包含不同词性词语的指令
不包含其他词性词语 包含其他词性词语
一部指令 起立 举手 拍手
二部指令 把 刀给妈妈
把苹果放进冰箱 拿 红色 杯子
放 桌子 上面
三部指令 把 杯子和碗给老师
把书包和帽子给妈妈 把 杯子 放在 门 后面
把 大 杯子 给 哥哥
四部指令 把 大 球 放在 车 前面
把 两个 绿色 球 给 爸爸
评估示例:把大球放在车前面
准备的工具有:大球、小球、大杯、小杯、车、船
让儿童从中选择
5.能否理解不同步骤的指令
1个步骤:帮宝宝梳头
2个步骤:与宝宝握手,然后取毛巾
3个步骤:喂宝宝喝奶,接着帮宝宝盖被子,最后拍一拍宝宝
6.能否有程序性/非程序性的指令
练习:1.伸出手跟儿童说“给”
包含动作提示的一部指令
2.把红色书放到椅子上面
包含不同词性词语的四部指令
3.拍拍手,点点头,然后闭上眼睛
非程序性的3个步骤指令
4.拿三个大的苹果放进书包
包含不同词性词语的四部指令
5.准备出门时,跟儿童说“背上书包”
环境性指令
6.刷牙,洗脸,然后睡觉
程序性3个步骤指令
(五)理解不同的问题
包括:1.能否理解较简单的问题
两项式、有没有、是不是、什么、做什么
2.能否理解较复杂的问题
哪里、谁、谁的、为什么、多少、怎样
3.能否理解抽象及假设性的问题
如果、何时、多久、多远、多少钱
(六)排列程序图
包括:1.能否明白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
2.能否排列程序图
不同数量
不同抽象程度:照片、线条图
不同功能性:日常、非日常
3.能否理解时间词:之前、之后
4.能否理解时态:还没有、正在、已经、完了
5.能否理解时间关联词:首先、然后、之后、最后
PS:排列程序图工具有二步、三步、四步、五步,逐步开展。
(七)理解故事
能否理解一些简单的故事,并回答有关故事元素的问题:时间、人物、地点、故事起因、经过、结局、人物感受
四、语言表达能力
评估途径:访问、日常观察、直接测试
主要有:
(一)发声及动作
包括:1.会否用哭叫表达基本需要
2.能否用不同的语调表达情绪
3.有否发出没意识的声音
4.有否发出有意识的声音
5.能否用声音表示需要
6.用不同的动作表示需要
(二)运用单字或词语
包括:1.能否说出熟悉的人物名称:爸爸、妈妈等
2.能否说出常见的物品名称
3.能否说出动作的名称
4.能否运用不同的词汇:否定词、形容词、数量词、代名词等
(三)运用句子
包括:1.能否说出不同词组的句子
句子结构 例子
双词句子 人物+动词 我 吃
动词+物品 玩 玩具
动词+位置 放 在厨房
形容词+物品 红色 衣服
三词句子 人物+动词+物品 妈妈 喝 汽水
人物+动词+位置 婆婆 去 超市
四词句子 人物+位置+动词+物品 小明 在汽车上 看 杂志
人物+动词+名词+动词 爸爸 坐 汽车 上班
2.能否使用不同的句式
复合句子:因为妹妹没复习,所以测验不及格。
被动句子:妹妹测验不及格,被妈妈责备。
3.能否运用不同的关联词
如: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
(四)发问问题
正反式、有没有、什么、做什么、谁、谁的、哪里、为什么、何时、怎样
(五)运用语言作解难及推理
包括:1.能否运用语言推理及思考事件的原因
2.能否运用语言预计事情的结果
3.能否运用语言作抽象的思维活动
如:扩散性思维、聚敛式思维、解难、比较、说出矛盾之处、对字词作出定义等。
(六)说简单段落或故事
包括:1.能否描述简单的程序图或生活程序
2.能否运用完整句子及关联词
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3.能否自行说出或复述完整的故事
包括7个文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感受
五、口腔肌能
PS:口肌练习只是语音技巧的其中一种,并不是说做了口肌练习就能提高语音,一定要做语音练习。
评估途径:访问、日常观察、直接测试(按需要)
主要有:
(一)构音器官及其功能
器官:嘴唇、牙齿、舌头、硬腭、软腭、脸颊
功能:对称、张力、活动准确性、幅度、力度、协调能力、速度及感知能力
(二)日常生活功能
1.有否流口水、不正常的反射反应、不自主的活动
2.运用口肌的能力
如:能否咀嚼食物,食物会否从嘴唇漏出,吸吮,吹气
六、发音能力
评估途径:访问、日常观察、直接测试(按需要)
主要有:
(一)评估声母、韵母、声调等
(二)评估工具:相片、图片、文字、实物、故事书
(三)诱导儿童自行说出单字/词语/句子
(四)与儿童对话
(五)找出有问题的音节或声调
七、玩耍技巧
评估途径:访问、日常观察、直接测试
观察及评估儿童已掌握的游戏模式:
1.早期在怀中的游戏(双向性社交游戏)
2.探索性游戏
3.因果性/组合性玩具
4.功能性/相关性玩具
5.假想性/程序性玩具
6.角色扮演
7.规则性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