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在教育孩子上,爸爸、妈妈就是应该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啊!不然等孩子大了,思维能力强了,在管教孩子时,家长的弓拉的太满了很难收场的啊,我都试过了!尴尬啊!

TOP

这个问题该怎么说呢?我自己之前也很纠结,那我分两部分表述我自己的感受,没有任何所指:
1.普校--家长的“终极”期望,不过我们的孩子怎么样才能去到普校?我的经验是:首先家长要确认学校环境,是一个接纳的环境,一个包容的环境,然后还要确认孩子有一颗自信和不敏感的心。如果学校不接纳、不包容,孩子在学校就是绝对的弱势,随时有被老师或者同学打击的危险。为什么说孩子要有一颗自信和不敏感的心?因为孩子如果能够把来自外界的歧视视而不见或者把不公正待遇不当回事,那我们说的所谓的歧视也不会打击到我们孩子。这个前提建立在我个人狭隘的认知上,我觉得能读普校的孩子是一些能力比较好的孩子。低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和普通孩子的差距还不是那么明显,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普通孩子的差距还不大,甚至于有些孩子还能跟上普校的课程,所以在普校环境学业的压力相应比较小;再有他们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也还不高,对于一些敏感的话语分辨能力还不强,所以这个时候在普校对于环境的要求反而不高!
我之所以选择在佳弋读完三年级给她联系特校,是因为她对外在环境的认知能力加强,她已经明白什么是被伤害,而且已经很能分辨外界对于她的认可与否,并且已经严重打击到她的自信心。出于对她的保护,我们选择离开;
2.特校--家长的无奈之选,如行行娘所说,“我还以为在特校大家都一样,应该压力会小些才对”没错,特校是一个特殊环境,我们会觉得大家都一样“乌鸦别说猪黑”没有谁歧视谁那一说,不过这个是真的吗?相反,歧视照样存在。我想北京宏远的校长想表达的应该是,对于一个能力能够在普校发展的孩子,去到特校环境对于孩子的那种无形的打击,虽然孩子的自信可能会有所提升,可是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其他人不行的基础上,如果在特校没有按照孩子的能力提供相应教学目标,那么一个没有标杆,没有目标的人,没有发展空间的人,大家说能成为什么样子?
很幸运,佳弋去到一间在当前我认为在特校界最好的学校,老师关注的是每个孩子个体的成长经验和感受,我作为学校家委会成员,和其他家长一起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密切沟通,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放到老师的教学计划中。
相信对于关心孩子未来的你,也能选择一条帮孩子健康成长的路。

TOP

这个说法是没有错的啊,只是要看清楚是否适合孩子才行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