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小嘴巴课堂——言语康复
[打印本页]
作者:
稼蔚
时间:
2012-5-24 11:03
标题:
小嘴巴课堂——言语康复
小嘴巴课堂
口水控制
口水的形成
口水,也就是「唾液」,是由口腔内的三对唾液腺:腮腺、舌下腺及
颔下腺制造和分泌出来的。
唾液腺的发育
婴儿出生后,唾液的分泌较少。当唾液腺逐渐发育成熟,口水的分泌
也随之增加;到了六七个月大的长牙阶段,因口腔内的神经线受到刺
激,婴儿会大量分泌唾液,然而婴儿的口腔细小,吞咽调节功能尚未
成熟,令大量唾液流出嘴外。一般来说,幼儿的乳齿会在两岁左右长
齐,这个时候流口水的情况也会渐渐减少。
异常流口水的原因
•嘴唇较难闭合(例如:面部神经受损、唇部及面颊肌肉痲痹或瘫痪
的儿童;长期患有上呼吸道毛病及鼻塞的儿童及唇部肌肉张力较低
的儿童)
•头部及颈部的控制较弱(例如:头部容易向前倾的儿童)
•口部肌肉敏感度较低,未能感觉有口水积聚于口腔内
•下颚和舌头的肌肉力量及稳定性不足
第一篇: 口水控制
处理方法
处理异常流口水的方法要就其成因而作出相应之处理,现归纳如下:
•若异常流口水是由于头部及颈部控制困难,可先从改善姿势开始,
例如:正确的姿势为头、颈成直线,儿童可坐在特别设计的椅子或
配戴特别的矫正衣物,针对有问题位置作出治疗以令儿童保持良好
的坐姿,进而减少流口水的情况。若发现儿童有头部及颈部控制困
难,应咨询物理治疗师的意见。
•若儿童的口部肌肉敏感度较低,可增加儿童对面部及口腔内外的敏
感度,建议训练如下:
* 增强面部的干湿感觉(例如:用干及湿的毛巾交替抹儿童的面)
* 增强面部的冷热感觉(例如:用冰粒及暖蛋交替按儿童面部的不
同位置)
* 抹、扫、擦、轻敲或震荡儿童唇部附近或口腔内的肌肉(例
如:用手指、海绵棒(dental swap)、手指刷、牙棒(nuk
brush)、震荡器等物料在口腔的不同位置,以快速及轻的力度
进行口腔按摩)
若发现儿童口部肌肉有敏感度的问题,应咨询言语治疗师的意见。
* 尝试将不同温度、味道或质地的食物放在儿童口腔内的不同位置,例如:
让儿童进食不同温度的薯蓉
用海绵棒在儿童口腔的不同位置涂上不同味道的酱汁,例如:
西瓜汁(甜)、苦瓜汁(苦)、柠檬汁(酸)、酱油(咸)
让儿童进食雪糕、棉花糖、橡皮糖等不同质地的食物
•若儿童是由于口腔肌肉控制出现问题而引致异常流口水,可加强下
颚、唇部、面颊及舌头肌肉的控制能力,建议训练如下:
* 进行下颚肌肉的运动,以提升下颚肌肉的力量及稳定性(详情请
参阅「咀嚼」的部分)
* 进行吹气练习,以提升面颊、嘴唇及舌头的动作协调能力(详情
请参阅「吹气」的部分)
* 用饮管进饮,以提升面颊、嘴唇及舌头的动作协调能力(详情请
参阅「用饮管吸吮」的部分)
•运用生物反馈技术(biofeedback)作行为修正:放置电极于面
部肌肉上,电极会发出声音讯息以作「吞口水」的提示。此技术
不适用于患有严重流口水及智障的儿童;另外,此技术仍未被广
泛应用。
•药物治疗:运用药物减少口水腺的分泌。好处是有快而显著的效
果,但药物治疗可能同时会引起便秘、视力模糊、口部过干等副
作用,心脏有问题人士并不适用。
•利用手术切除部分控制口水流量的神经或转驳唾液腺,以减低口
水流量,但这些手术的创伤性较大,有心脏问题人士亦不适用。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失去味觉、听力下降、唾液腺肿痛、耳下腺
炎及容易引起蛀牙等问题。
•透过舌针帮助刺激舌头上接连唾液腺及舌头肌肉的神经,以改善
「吞口水」的功能,但此疗法尚未成熟,有待更多的研究去确认
疗效。
若发现儿童有异常流口水的情况,应咨询言语治疗师的意见。
其它疗法
游戏:木头公仔坐定定
活动目标:
•加强儿童头部及颈部的控制,以保持良好的坐姿
物料:
•椅子(数目与参与人数相同) •录音机一部
•小礼物(例如:贴纸等)少量 •录有口诀的录音带一盒
•自制得分表一张
玩法:
1. 先将椅子围成一个圆圈。
2. 播放口诀,请儿童沿着椅子外圈行走(口诀:木头公仔唔准郁,唔
准笑,快啲坐靓靓)。
3. 口诀停止播放时,各人需找一张椅子坐下,并保持良好的坐姿。不
能郁动,直至口诀再次播放。
4. 在口诀停止播放时,成人会负责检查儿童的坐姿。能保持良好坐姿
的儿童便能在个人得分表上取得一颗「星」,以示得分。
5. 重复此游戏,直至五次的口诀全部播放完毕。
6. 进行赛后统计,能取得最多「星」的儿童为胜方,并可得到小礼
物。
• 成人可先作示范,使儿童更易掌握游戏之规则。
• 成人需预先调校椅子的高度,让儿童的脚能平放在地上。
• 成人可自由调校口诀速度的快慢,以增加游戏的难度。
言口诀播放时,儿童沿着椅子行走
正确的坐姿:头部及颈背成直线,上身与下身成90度角
口诀停止播放,儿童找一张椅子坐下
游戏: 砵砵车河
活动目标:
• 调节儿童身体、面部及口部肌肉(对触觉)的敏感度
物料:
• 3厘米x 5厘米的海绵约三至五块
• 眼罩一个
• 交通工具图案贴纸约三至五张(见附页一,P.129,131)
玩法:
1. 预先在三至五块约3厘米x5厘米的海绵上贴上不同的汽车/交通工具图案贴纸。
2. 请儿童戴上眼罩。
3. 成人一边唱儿歌「有一架(交通工具)在马路上走,砵砵砵走过
来,有一架(交通工具)在马路上走,喂..喂..我想搭(交通工
具)」(请参照下页的乐谱),一边把「车」慢慢从手掌开始,沿
着儿童的手臂、肩膀、面部、嘴唇边、嘴唇上「行驶」。
4. 请儿童指出汽车/交通工具最后停泊的位置。
• 若儿童未能接受「海绵汽车」在身体、面部及嘴唇上「行驶」
的感觉,成人可先以稳定的力度及较慢的速度来以「海绵汽车」「行驶」。
• 成人可按儿童的接受程度来使用不同的物料代替海绵(例如:
接受程度较低的儿童可选用绵花、毛巾等;接受程度较高的儿
童可选用较粗糙的海绵)。儿童指出小巴最后停泊的位置;用海绵小巴在儿童面上「行驶」,停在这里!
第二篇
咀嚼
咀嚼的定义
简单来说,咀嚼是指运用上下排牙齿咬碎口腔内的食物以预备吞咽的
过程。咀嚼时,舌头将食物带到两边大牙,然后随着下颚的旋转咬合
动作,食物便能被咬碎。
咀嚼的发展过程
五个月大的婴儿已开始懂得用牙肉及舌头咬磨食物(munching)。六
个月大左右,他们开始懂得透过下颚上下和旋转动作,以及用牙齿咬
断和咀嚼食物。一岁大的婴儿已能咀嚼半固体和较软的固体食物,例
如:鱼肉、蒸蛋。约两岁大的幼儿,口腔肌能已逐渐成熟,能进食大
部分不同质地的食物,例如:猪肉、菜。儿童直至三岁至六岁,咀嚼
协调才逐渐成熟。
咀嚼困难的表现
•经常将未咬烂的食物吐出或强行吞下
• 很快便吞下食物,似乎没有足够的咀嚼
• 出现吞咽困难(例如:未彻底咬烂食物,吞咽时有哽塞的情况)
• 经常将食物含在口中
• 每口食物咀嚼的时间很长或时常停顿
• 只用一边牙齿咀嚼食物
• 拒绝进食大块或较硬的食物
• 容易呕吐
咀嚼困难的原因
• 口腔肌肉控制弱,如:舌头未能将食物移向大牙位置咀嚼、下颚只
能有限地开合、下颚咬合的力度不足(例如:大脑性麻痹的儿童)。下颚的稳定性不足,因而未能将食物固定在上下排牙齿中间咀嚼。口腔敏感度过高,未能接受某种质地和体积的食物放进口腔内
• 生理结构异常,例如:裂唇、裂颚、牙患问题等。可以透过口腔肌肉运动,改善下颚和舌头的控制能力和力度。
若儿童的咀嚼问题是由于口腔敏感度过高所造成,可透过口部肌肉感知活动来调节口部肌肉感觉度(例如:面部肌肉和牙肉按摩),并让儿童逐渐接受不同质地和体积的食物。
•若儿童的咀嚼问题是由于生理结构异常所造成,便可能需接受
诊断及手术根治。
若发现儿童在咀嚼时遇到困难,应咨询言语治疗师的意见。
咀嚼困难会引起的问题
• 消化不良,影响营养吸收
• 便秘
• 口腔卫生
• 吞咽障碍
• 磨牙
咀嚼与语音发展的关系
咀嚼与语音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两者均需要嘴唇、舌头和下颚
等口腔肌肉的相互协调。一般而言,咀嚼发展缓慢的儿童也可能同时
出现语音发展较慢的情况。
活动:美味薯蓉
活动目标:
• 加强面颊肌肉的力度和协调能力
物料:
• 即食薯蓉
玩法:
1. 成人先自行或与幼儿一同预备薯蓉。
2. 将薯蓉搓成球状放在幼儿的大牙中间,鼓励幼儿用大牙咬合咀嚼。
活动
•由于刚开始学习进食半固体食物的婴儿咀嚼经验较少,成人可
将日常的食物变成蓉状或较软的质地,例如:将苹果变成苹果
蓉,让婴儿有更多学习咀嚼的机会。
• 对于咀嚼能力较弱的幼儿,成人可逐步将食物质地调校至合适
程度,例如:由苹果蓉变成小苹果片,再由小苹果片变成苹果
粒。
• 成人亦可将食物彻底煮熟至较软身,如:幼菜心、冬瓜粒,给
幼儿咀嚼。
• 若幼儿未懂得咀嚼,成人可向幼儿示范咀嚼的动作,鼓励幼儿
模仿。
• 若成人尝试自制薯蓉,应避免薯蓉的黏稠度过低。
言语治疗师的话
适合刚开始学习进食半固体食物的婴儿或咀嚼能力较弱的幼儿。
活动:食物棒棒乐
活动目标:
• 加强下颚的稳定性和协调能力
• 加强舌头的活动和协调能力
物料:
• 食物粒(切成约 1厘米×1厘米) • 牙签数支
例如:火腿粒、红萝卜粒
玩法:
1. 用牙签把食物放在儿童左边的大牙中间(如下图位置“a ”)。
2. 请儿童咬着食物不放,但不能把食物咬烂。
3. 请儿童用舌尖触碰一下食物粒,但要保持下颚稳定,不要松开或咬
下去。
4. 请儿童张开口,成人取出食物后,立刻放在“ b”的位置,请儿童
咬着食物,但不能把食物咬烂,然后用舌尖触碰食物。
5. 顺序在“ c ”、“ d ”、“e ”的位置重复步骤 4。
活动
• 当儿童咬着食物时,成人必须留意儿童的下颚是否保持在正中位置;若发现儿童咬着食物时,下颚有左右滑动的情况出现,成人可尝试用手轻托着儿童的下巴以协助保持下颚正中,并向儿童示范正确的方法。
• 当儿童用舌头触碰食物时,下颚不应有过大的移动。
• 成人可在食物上涂上儿童喜爱的酱料,提高其参与动机。
第三篇
吹气
吹气的定义
吹气需要儿童能有效地控制肺部及横隔膜肌肉,使空气从肺部送出,
同时儿童口腔末端的软颚必须能有效地分隔鼻腔和口腔,再加上下
颚、面颊肌肉和嘴唇的配合,才能完成整个吹气的过程。一般而言,
约两岁的幼儿已能做出吹气动作。
儿童未能吹气的原因
•口腔末端的软颚未能有效提升,使口腔内未能形成吹气所需的压力
•口部肌肉的控制较弱
•口部肌肉张力过高或过低
•下颚的稳定性不足
•生理结构异常,如裂唇、裂颚
•坐姿不正确
为什么要训练儿童吹气?
• 提升口部肌肉的功能
加强舌头向后缩的能力
加强圆嘴唇的能力
加强下颚的稳定性和控制力
加强面颊肌肉的力度
• 改善说话与呼吸的协调能力
我们日常说话时,需要控制空气由肺部呼出,震动声带而发声;
如果未能有效地控制空气呼出,可能只能说很短的语句,或语句中间要有多次的停顿及吸气,甚至错误地在吸气时说话。
•说话有过重鼻音(例如︰裂颚的儿童)
•呼吸短促
•说话与呼吸不协调(如︰在语句中间要多次的停顿及吸气,甚至错
误地在吸气时说话)
•软颚、下颚、舌头、面颊及嘴唇肌肉力度弱、活动幅度不足及协调
能力弱
若发现儿童在吹气时遇到困难,应咨询言语治疗师的意见。
吹气与发音的关系
吹气与语音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两者均需要嘴唇、舌头和下颚
等口腔肌肉的相互协调,所以吹气练习能强化发音器官的控制能力,
间接地提升说话的清晰度。
游戏:射龙门
活动目标:
• 加强儿童吹气的能力
• 加强儿童嘴唇的力度
• 加强儿童圆唇的能力
• 加强儿童下颚的稳定性
物料:
• 4吋长粗饮管两支
• 黄色、红色、蓝色棉花球各一个
• 黄色、红色、蓝色龙门各一个(可用手工纸折出或用纸盒代替,见
P.75)
• 黄色、红色、蓝色细圆形咭纸各一张
• 黄色、红色、蓝色细正方形咭纸各一张
玩法:
1. 把棉花球和龙门放好。
2. 成人与儿童轮流抽出一张圆形咭纸和一张正方形咭纸:圆形咭纸代
表棉花球的颜色,正方形咭纸代表龙门的颜色。
3. 如果抽到黄色圆形咭纸和红色正方形咭纸,儿童便要用饮管把黄色
棉花球吹到红色龙门里。如是者,将所有棉花球吹完。
练习开始时成人可将龙门放到较近位置,以提升儿童的兴趣及
信心,然后视乎儿童的能力慢慢把龙门放在较远的位置。
• 可用不同大小的纸球来代替棉花球(越重的纸球需要越大的吹
气力度)。
• 可加入少量语言理解及表达的元素,例如要求儿童理解指令
「吹黄色棉花球去红色龙门度」,或在儿童抽到咭纸后要求儿
童说出上述句子。
• 成人要留意儿童用饮管吹棉花球时的角度,尽量替儿童把角度
调校至饮管与棉花球成直线;或可用大咭纸承托棉花球及龙
门,使儿童保持身体挺直,以便能更有效地运用气量。
欢迎光临 唐氏综合症家长互助会 (http://ds-home.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