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桐出生以后,由于家庭条件和专业性质的原因,我没有选择期待的全职,而且不可避免地成了一位职场妈妈,饱受亲密育儿理念滋润的我,曾经担心这样的“疏离”宝贝会导致不理想的亲子关系,但很快我就惊喜地发现,职场生活并没有让宝贝的成长受到多大影响,相反,我们亲子关系牢固,宝贝安全感良好,一切都在向着理想的状态发展……
回想起这两年多在职育儿之路,感慨颇多,下面就如何提高亲子关系质量谈点感受:
一、再累也要亲自带孩子睡觉
职场妈妈的苦与累是只有当事人体会的,特别是对于单位离家比较远的妈妈们来说,不必说每天起早贪黑的苦衷,单单是工作压力和来回乘车的疲惫就很让人抓狂,回家之后打着精神陪孩子玩已经是很不容易,晚上睡觉时如果孩子再折腾,真是苦不堪言。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妈妈为了睡个囫囵觉,就索性让保姆或老人带孩子睡觉了。但我没有选择如此,即使有住家保姆且保姆也愿意晚上帮我带孩子的时候,我也坚持和桐桐爸亲自带孩子睡觉,因为既有的育儿知识告诉我,一个生命在其最初的成长阶段,对妈妈总是有种特殊的亲近和期待,而彼此的身体接触对密切母子关系特别重要,所以孩子总是最容易亲近那个带他睡觉的人。我牢牢地坚守了这一点,尽管每天下来都非常累,尽管桐桐夜里经常十分折腾,我还是觉得非常值得。
二、提高亲子互动质量
职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限,可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如何让这些宝贵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呢?我的体会是想办法提高亲子互动质量,即,当孩子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即使表达需求的方式再让人费解,也能得到我们的理解与尊重,他们的合理需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我们的回应,他们无意中犯的低级错误,能够得到我们的宽容,他们的兴趣偏好,能够得到我们的合理引导…..总之,这样的亲子互动,是惬意而有无所负担的,是宽松而富有成效的。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所谓“功夫是诗外”,营造这样的亲子互动氛围,需要以大量的育儿知识储备和沟通技能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就注意做好积累,多看些相关的育儿读物,多跟有经验的过来人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坐怀不乱,处理起问题才能信手拈来,亲子时光的娱乐性与教育性才能水乳交融、水到渠成。
三、避免给孩子吃早教的“压缩饼干”
亲子共处时间的有限性不等于应该用这个时间来抓紧“早教”。有的职场妈妈可能觉得白天耽误了孩子的教育,下班回来后就想借机补偿,一方面,忙不迭地给孩子买来很多教具,试图把有限的亲子时间里安排尽可能多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孩子在这个时间里表现出的任何负性行为都成为他们规范的对象,尽管初衷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
但这是孩子所需要的么?我认为不尽然,当孩子盼望了一天,盼到了亲爱的妈妈,也许他们最想得到的妈妈的爱抚和娇宠,然后在妈妈温暖的羽翼之下,尽情地释放孩子的天性,做个最惬意的自己。反之,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也许就是妈妈回来后就把家庭变成“课堂”,并成为处处给她立规矩的那个人。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一直在努力避免这种下班就给孩子吃早教的“压缩饼干”的做法,即使下班后宝贝女儿依然忙着自顾玩耍,我们也不会惋惜宝贵时间就此“浪费”,而当小家伙忽然来了阅读或涂鸦的性质,我们又立马投入地陪她阅读、帮她准备涂鸦的材料……
有限的亲子时间,让孩子的兴趣做主,既解放了大人,又幸福了孩子,何乐而不为?
四、保留节目:天使时间
再忙再累,我们也会争取安排至少15分钟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们会把自己整个儿交给孩子,任凭孩子“折腾”自己,以便孩子在自己主导的游戏中宣泄可能的负性情绪,进而达到密切亲子关系的目的。
之所以选择如此,主要是出于如下考虑:
作为一个职场妈妈,我们白天不得不把孩子交给保姆、老人或者幼儿园,这样,当隔代育儿、集体育儿或者非亲人育儿可能存在的弊端让孩子积累这样那样的负性情绪,即使在我们竭尽所能地帮助孩子、施予我们的爱、对孩子的行为评头论足甚至替孩子做决定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作为被动、接受、弱小的一方,在获得关怀的同时,也在不断累积负面的感觉:势单力薄、不受尊重、软弱无力、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甚至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因此,出于释放压抑情绪的一种本能,他们希望看到自己的强大,需要不断地寻找力量的平衡,喜欢看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有了这种体验机会,孩子才会获得所期待的成就感、自信或者释放某种压力,才会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掌控感,安全感才会巩固。
一点感悟,愿与其他妈妈交流。
如涉及到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 上一篇:让孩子“听话”的技巧
- 下一篇:打孩子,你需要什么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