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康复资讯
首页 > 教育康复资讯 > 如何提昇身心障礙兒的生活能力
如何提昇身心障礙兒的生活能力
时间:2011-11-04 22:21:13 来源:唐氏综合症家长互助会 作者:游淑媛(基金會早療班老師) 浏览:1016次

对于家有障碍儿的家长,要如何带孩子?要如何教孩子?心中总是有好多好多的问号。身为老师的我非常愿意提供平时教导孩子的方法及心得,给家长们做为参考:         

个案一:

小裕已届入小学年龄,由于患有情绪过动症(容易紧张、浮燥、专注力弱、无法久坐)、手脚肌肉筋紧症。到医院上职能治疗或感统课,遇到声音大点的老师就会不自禁的尿湿裤子及放声大哭,又由于手脚肌肉张力过高,对于拿、捏、握、丢的能力,非常的低弱且拒绝碰触学习,走路时还要垫脚尖走,所以在学习上总是不及于同龄的孩子,甚至于还落后很多。

为了帮助孩子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小裕来到基金会接受早期疗育团体组之课程,至入小学前,共上了两期。疗育时间虽不长但孩子原本低弱的能力却提升不少,上课的专注力和浮动的情绪也改善了,至于如何做?以下几点可做为参考:

(一)           首先依他现有的各项行为能力起点「量身订制」了IEP,平时上课的课程设计更以IEP订定的目标为教学方针,家长在家指导也一定依孩子现有的行为能力为起点而做,才不致于徒劳无功。

(二)  由于专注力差导致记忆性的学习表现低,因此课程的设计尽量以游戏的方式、加上教具的多元化操作,在似无压力的气氛下完成学习,藉以提高专注力加强学习动机,再重复几次的操练,无形中将其认知能力提升。

举例一:猜猜看什么形状不见了(形状图卡可换成颜色图卡)

1.教具:几何形状图卡

2.活动:猜猜看,说说看

      3.程序目标:(1)指认指定的形状图卡(2)说出形状名称(3)能说出看过的形状图卡被移走哪一张

举例二:钓鱼乐

1.教具:钓竿、数字鱼

2.活动:数、配对形状

    3.程序目标:(1)唱数110(2)能指认110之间的数字(3)能将钓起的数字鱼做数字配对

(三)           在语言方面,构音及简单的沟通表达没问题,唯在如描述性的表达、推论因果及回答问题,需要加强练习,于是在课程设计上则以看图说话的方式为重,辅以句子做完整性的表达,每次上课前再以念唱儿歌训练其口语的流畅,如此一段时间后所得效果显然可见,会主动与人交谈,并哼唱儿歌。

举例:小熊吃草莓

1.    教具:我会说故事图片四张

2.    活动:听、说、想

3.    程序目标:(1)能专心听故事(2)说出图片中的地点(3)能使用动词描述图片中的活动(4)能将图片按故事情节排列顺序

(四)           因全身张力紧,所以无论是精细动作或是粗动作对于小裕,的确是项艰巨的考验,老师须要有耐心的帮助孩子克服一次次的失败,进而不逃避且愿接受学习。因此精细动作方面的学习是以抓、捏、握、丢、排、迭、剪等手眼协调的练习为主要学习项目,帮助孩子小肌肉的发展,提升将来手写的能力。

活动一:我们来下棋

    1.教具:围棋棋子、棋盘

        2.活动:棋盘摆放

        3.程序目标:(1)能用大拇指及食指指尖抓取棋子(2)能把棋子一个一个摆放在方格里------棋子分类(3)能一把一把的抓棋子放入容器里

     活动二:正中目标

    1.教具:沙包、圆框 

        2.活动:丢沙包

        3.程序目标:(1)能一个一个的对准圆框丢(2)能将沙包往上丢(3)能点数丢进几个沙包(4)能将沙包收进袋子

     活动三:涂涂画画      

1.教具:粗蜡笔

2.活动:画画

3.程序目标:(1)能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握笔(2)能自发的涂鸦(3)能照着图示画

活动四:剪剪贴贴

1.教具:剪刀、胶水

2.活动:剪和贴

3.程序目标:(1)能用单手拿剪刀做开合的动作(2)能照着画好的线条剪(3)能正确使用胶水(4)能将剪下的纸贴在预定的范围内

活动五:把房子盖起来

1.教具:积木  

2.活动:堆栈

3.程序目标:(1)能拇指合并其它指侧拿积木(2)能仿堆积木塔.(3)能堆栈其它造型

   以上略举五例做为精细动作训练的参考,记得初来上课时,小裕因先天受限学习意愿低,常抗拒上学,但老师并不因此气馁,仍耐心等待小裕的学习,慢慢的小裕从中学得各项初步技巧了,愿意主动动手做老师交待事项,如:握剪刀剪(虽然剪的很粗糙),握笔画(线条画得不够直平),捏黏土(捏不出其它造型)……..等等,总之手部的精细动作确实进步了。

(五) 最后要谈是粗动作的训练─(1)利用户外场的游戏器材,训练其手臂抓握耐力 (2)利用操场跑道:又走又跑,训练其脚力(3)在室内走平衡木,训练专心与平衡感(4)利用丢球游戏,训练上肢的运动能力( 5)利用踢球训练下肢的运动能力,经由以上几项学习,纠正其原本垫脚走路的习惯,及手臂的投掷能力。在此特别说明一下,原本粗动作训练已由医院复健科负责,但再加上老师以活动方式,以轻松而自在的学习方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一点点,虽祇是一点点但却让家长及老师感到欣喜。

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涉及到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分隔线----------------------------